滨州市财金集团考察组赴重庆、西安招商考察
滨州市财金集团考察组赴重庆、西安招商考察
滨州市财金集团考察组赴重庆、西安招商考察
4月29日,东营港一突堤10万吨级通用泊位实现(shíxiàn)首航。
爱(ài)东营讯极目远眺,海水湛蓝,渤海湾的(de)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4月29日上午,由(yóu)秦皇岛港(qínhuángdǎogǎng)出发的“鹏安”轮运载6.4万吨煤炭,稳稳停靠在东营港一(gǎngyī)突堤10万吨级通用泊位,标志着该泊位顺利实现首航。
一突堤(tūdī)通用泊位工程项目位于东营港一突堤西南侧,项目通过一突堤铁路专用线、东营港疏港铁路并(bìng)入区域铁路网,能够实现东营港区煤炭、石油焦、非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的海铁联运,有效解决东营港区散杂货泊位小、物流成本高、吞吐能力不足的问题,并将进一步完善(wánshàn)港区功能,对打造(dǎzào)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、省会经济圈主力港具有重要意义。这片(zhèpiàn)曾以“黄河入海口”闻名的泥质海岸线上,一座现代化(xiàndàihuà)深水大港(dàgǎng)正崛起为环渤海经济带的耀眼明珠。
潮起渤海湾:四(sì)十年磨一剑的港口蝶变
1985年,东营(dōngyíng)港在渤海湾南岸破土动工,开启了“向海要发展”的征程。作为山东省地区(dìqū)性(dìqūxìng)重要港口,1995年东营港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,自此跻身国际航运舞台(wǔtái)。截至目前,港区已建成11.4公里引桥(yǐnqiáo),13公里南、北防波堤,15.3公里长的10万吨级航道、61个生产性泊位(其中32个对外开放),配套49公里公共管廊(guǎnláng)带与2200万立方米仓储库区(kùqū)。根据规划,全部码头(mǎtóu)建成后吞吐能力将达2.44亿吨,成为黄三角地区辐射晋冀的综合物流中心。
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交汇点,东营港(gǎng)承担着特殊使命:它是东营市发展临港产业(chǎnyè)的核心依托,是海洋资源开发的服务基地(jīdì),更是山东省原油运输的“咽喉要道”。其腹地覆盖四市(sìshì)42家大型炼化企业,年(nián)液体(yètǐ)化工品运输需求超2亿吨,同时承接中海油年1000万吨原油上岸任务,远期将达1500万吨。这种“炼化集群(jíqún)+能源基地”的独特区位,使其成为环渤海油品及液体化工品运输的“特色枢纽”。
创新建港路:破解(pòjiě)自然与机制双重难题
在东营港(gǎng)建设者眼中,这里既是“天赋之地”,也是“挑战之境”。渤海湾泥质(nízhì)海岸建深水港本属世界难题,而东营港通过持续不断的(de)关键创新,书写了“向海而胜”的传奇。
早期受技术限制,东营(dōngyíng)(dōngyíng)港采用(cǎiyòng)“引桥延伸(yánshēn)”模式,建成11.4公里引桥及18个中小泊位(bówèi)。但随着船舶大型化,无(wú)掩护作业导致年有效作业天数不足260天。2013年,一场“海洋工程革命”悄然展开:投资数十亿元建设13公里南北防波堤,形成16.4平方公里避风港池,将作业天数延长(yáncháng)2个月,同时规划64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。“现在港池内风平浪静,就像一个‘海上湖泊’,大型船舶随时可安全靠泊。”东营港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振坤感慨道。
与传统港口不同,东营港开创了“政府主导公益基建(jījiàn)、社会资本投资(tóuzī)码头”的多元模式。政府先后投资80多亿元建成防波堤、航道等公共设施,并三次修订总体规划,将航道等级(děngjí)提升至10万吨级;同时出台政策吸引(xīyǐn)社会资本超过162亿元,中海油、宝港国际等企业纷至沓来。“政府把‘巢’筑好(zhùhǎo),企业这(zhè)只‘凤凰’自然愿意来。”山东(shāndōng)海欣港务(gǎngwù)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尚海涛说,其2×10万吨级码头投用后,企业吞吐量一年增长8倍,彻底告别了“小船倒运”的历史。
当周边港口纷纷角逐综合性大港时,东营港选择“避其锋芒、扬己之长”——聚焦油品及液体(yètǐ)化工品运输。目前港区34个相关泊位年周转量(zhōuzhuǎnliàng)占比超70%,2024年港口吞吐量9115万吨,同比增长26.4%,其中外贸进出口激增(jīzēng)330%,成为(chéngwéi)华北地区最大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(jísàndì)。这种“专业化突围”策略(cèlüè),使其在环渤海港口群中独树一帜。
攻坚(gōngjiān)“亿吨大港”:2025年的冲刺密码
桩机(jī)轰鸣,吊臂起落(qǐluò),港区工地一派热火朝天。2025年,东营港迎来(yínglái)“亿吨大港”决胜之年,11个总投资137亿元的项目正重塑港口能级。
在距岸60公里海域,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进入最后冲刺:63公里长的(de)海底管线已铺设完毕,增压(zēngyā)平台建设过半,7艘辅助船舶即将完工。“项目投用后,25万吨级超级油轮可(kě)直接靠泊,每吨原油运输成本节省30元至50元,年节约超10亿元。”徐振坤介绍,这(zhè)意味着东营港将跻身“超大型船舶接卸港(jiēxiègǎng)”行列,彻底(chèdǐ)改写“大油轮进不了渤海湾”的历史。
在陆域,疏港铁路一突堤专用线施工现场,工人们(men)正紧张进行迁改作业。这条9.1公里的铁路线预计2026年通车,届时(jièshí)山西煤炭、国外矿石可通过“铁路——港口”无缝(wúfèng)中转,物流成本降低30%以上。与此同时,6.6公里疏港公路(gōnglù)、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同步推进,一幅“公铁海管”多式联运的蓝图正加速落地(luòdì)。
港口兴则产业(chǎnyè)(chǎnyè)兴。目前东营(dōngyíng)港与地方产业关联度达90%,近三年对GDP贡献率12%,年节省企业运输费用15亿元。在港区腹地,总投资208亿元的绿色低碳高分子新材料项目、500万立方米油品储罐等一批延链(yánliàn)项目正如火如荼(rúhuǒrútú)。“港口吞吐量每增加1000万吨,可带动临港产业新增产值300亿元。”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泽田介绍,富海、鸿丰等超千亿级(jí)产业项目投产后,将(jiāng)新增吞吐量3000万吨,形成“以港兴产、以产促港(cùgǎng)”的良性循环。
站在新建成的(de)10万吨级通用泊位上,远眺正在建设中的25万吨级码头,东营港的“十四五”蓝图(lántú)清晰可见(qīngxīkějiàn):2025年吞吐量(tūntǔliàng)突破1亿吨,2030年达1.5亿吨,最终建成设施先进、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。这不仅是一组数据的跨越,更是发展能级(néngjí)的跃升:通过深水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升级,东营港将成为黄河流域对接“一带一路”的前沿窗口,成为环渤海港口群中“特色(tèsè)鲜明、辐射力(fúshèlì)强”的重要一极。(来源:爱东营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